更悲慘的世界對投資者意味著什麼?

更悲慘的世界對投資者意味著什麼?

幾個月前,Gallup 發佈了《世界幸福報告》(下載鏈接見此)(我是 Arnold Schwarzenegger 的 Pump Club 健康電子郵件瞭解到這份報告的),美國的情況不容樂觀。

當然,在 Gallup 調查的 143 個國家中,美國排在第 23 位,這並不可怕,儘管這是美國首次跌出前 20 名(美國上次排在第 15 位)。

圖片來源:Gallup

如果您想看看最不幸福的國家–拜託,誰不是呢? – 這裡是尾部:

圖片來源:Gallup

在我繼續深入之前,有一點要說明:在學術界,衡量幸福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。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,可以在這裡這裡,尤其是這裏瞭解更多。

另一個問題是,幸福是否是衡量福祉的最佳方面。 事實上,多個國家(英國、紐西蘭、以色列,我相信還有更多國家)都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某個版本,以尋求創造一種替代國內生產總值的國民幸福衡量標準。 這個想法讓人感覺很好:關心民眾的幸福/滿意/滿足/心理健康,並希望加以改善是完全合理的。

只是很難量化。

但難以量化並不意味著一件事不存在。 它只是意味著很難量化。 例如,我可以說鱷梨、滑雪和友誼對我來說都很重要。 這些都是事實。 但我無法給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加上數位,也不知道如何將它們相加或比較。

有趣的是,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說法,不幸福 比幸福更容易衡量,這是有一定道理的–從理論上講,這也可以說是福利國家的一個賣點:福利不會提升幸福感,它只是試圖減少不幸福感。

美國正處於幸福的自由落體期

但現在,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吧。

我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夠權威,但我確實覺得Gallup的調查結果在方向上是準確的,即使是偶然的。 問題在於,在報告幸福感變化的國家中,美國人幸福感的下降幅度超過了90%

圖片來源:Gallup

根據 Gallup 的調查結果,我們的幸福感正在自由落體。

美國:對老年人來說是個好地方,但對 Z 世代來說就不那麼好了

Gallup 的最新調查首次按年齡組對幸福感進行了調查,有趣的是,調查發現,對於 60 歲及以上的人來說,美國仍然排在全球前 10 位

與此同時,Z 世代的排名為第 62 位。

可能不應該給這些數據賦予一個故事,但我們要記住,「嬰兒潮一代 」是在美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數十年間成長起來的。 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互聯網高峰期,他們正處於收入的黃金時期,而像我這樣的 X 代人則剛剛參加工作,千禧一代還在上學,Z 代人剛剛出生。

嬰兒潮一代在股票上漲前買入股票,在房價低廉時買入房屋,他們在這兩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資本收益。 他們享受著美國式的生活。

在經濟上,Z 世代可能會感到 2021 年加密貨幣和主題股票泡沫的灼傷,對經濟似乎是如何運作的感到厭倦,並對 「嬰兒潮一代 」的房地產資本收益使所有尚未買房的人都買不起房感到沮喪。

來源:斯科特-加洛韋的 Instagram

此外,Z 世代是世界歷史上最孤獨的一代。 我不知道世界 「記錄 」孤獨有多久了,但你應該明白這一點。

這確實是關鍵所在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–世界上時間最長的幸福和福祉研究–發現,人類福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際關係。

在社交媒體上尋求 「關係 」就像坐在閱讀燈下曬太陽:對不明真相的人來說,這有一層邏輯的外衣,但這不是自然界的運作方式。

在我談經濟學之前,我想再說一個題外話:婦女。

關於女性幸福悖論的討論已經很多了,所以我不會在這裡長篇大論,但要點是(根據沃頓商學院的貝西-史蒂文森(Betsey Stevenson)和賈斯汀-沃爾弗斯(Justin Wolfers)2008 年起草的研究報告),從 1970 年到今天,女性在 「解放 」的意義上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巨大進步–事實上,甚至沒有人再真正使用 「婦女解放 」這個詞了,因為女性已經獲得了解放。 雖然她們的收入仍然較低,但現在女性的大學畢業率大大超過男性(解讀:她們很快就會賺得更多),擔任高級商業和政治職位的比例也比一代人前要高得多,她們還可以進行節育,在社會上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。

不知怎的,他們變得更加悲慘:

不僅僅是這項研究。

芝加哥大學的薩姆-佩爾茨曼(Sam Peltzman)於 2023 年發表了一篇名為《幸福的社會政治人口學》的論文。 幸福的社會政治人口學基本上發現了同樣的問題:

圖形Sam Peltzman

很多人都在猜測,為什麼傳統上在調查中比男性更幸福的女性現在卻更加悲慘。 一些進步人士似乎對這些調查結果不以為然。 一些傳統主義者說,女性的大腦與男性不同,把孩子和婚姻換成事業,結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充實。 或者,原因可能更實際:根據這篇論文(該論文尚未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),在男女都工作的家庭中,女性花在照顧他人上的時間比男性多 40%。

我不知道這個悖論的答案,我也有偏見,因為我對女性的掙扎很敏感,但不管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,作為一個人,如果我全職工作,同時又是主要的照顧者,我也會感到壓力。

我們不要忘記,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,人們都是以大家庭的形式生活在一起的,因此更容易承擔照顧老人和孩子的責任。 去掉家庭説明網,再加上職業義務,女性感到焦頭爛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幸福感降低 = 信任度降低?

但回到經濟學上來。 山姆-佩爾茲曼(Sam Peltzman)認為,一個問題是,幸福感和信任度往往會同時下降。 下面的紅色條代表 「是的,大多數人都值得信任 」的回答,自 20 世紀 70 年代初以來,這種回答一直在下降–在看到這些數據后,我現在把這些年想像成令人驚奇的年份,因為那時每個人都是多麼幸福:

圖形Sam Peltzman

如果這幅圖是正確的,那麼一個不那麼快樂的世界就是一個不那麼值得信任的世界。 而經濟交易需要信任。 或者說,至少信任越多,交易就越容易。

說明:我對這些研究略知一二,因此很可能遺漏了一些細節和解釋。 不過,有一點似乎很奇怪。 山姆的數據顯示,幸福感隨著財富和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:

圖形:山姆-佩爾茨曼(由我合併; 在原版中它們是分開顯示的)

但回到Gallup的數據來看,與2006年相比,世界的 幸福感明顯下降,但在此期間,世界 卻變得更加富裕受教育程度更高。 (公平地說,薩姆的數據來自美國人口,儘管這些原則似乎適用於世界各地的人)。

圖片來源:Gallup

我想也是。

事實上,一個更加悲慘的世界對投資者究竟意味著什麼,現在還不得而知。

觀點 1:不快樂對經濟不利

廣而言之,如果幸福感會削弱信任,從而減少合作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,如果我不信任你,你也不信任我,我們就不太可能進行貿易–與收入不平等相關(收入不平等程度較高的地區報告的幸福感低於收入較均勻的地區,儘管收入不平等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並非線性,至少根據這項在中國進行的、基於美國數據的研究),那麼美國幸福感的迅速削弱–至少在Z世代中,他們最終將成為我們經濟上最活躍的群體–在經濟上是個壞消息。

觀點 2:不快樂有利於經濟發展

義大利政治學家斯特凡諾-巴托里尼(Stefano Bartolini)在一本名為《不快樂是經濟增長的引擎》的書中,描繪了一個暗淡的案例,至少是以美國、中國和印度為參照–這些國家近年來都變得更加富有,但快樂卻少了很多。 我只是偷看了一下摘要,但斯特凡諾的論點(我在此隨意轉述)似乎是,我們已經變成了可悲的、消費化的可憐蟲,一心只想在社交媒體上比較自己,並用 「市場 」來源取代了健康的、非貨幣的幸福來源–我認為這是一種禮貌的、學術性的說法,即我們把與朋友和家人親身接觸的有意義的時刻,換成了購買那些在我們的下一個TikTok柔性照片中看起來不錯的東西。

我再次轉述斯特凡諾的話,但他的觀點似乎是–嗯,首先,這似乎是一個歐洲人會說的話–但似乎是,被金錢過度激勵的結果是,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工作來獲得金錢。

誰說得對? 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。 我傾向於認為 「嬰兒潮一代 」更同意觀點 1,而 「Z 世代 」可能同意觀點 2。

本文僅供信息參考,既不構成投資建議,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邀約。 所有投資都存在固有風險,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,而且過去的業績並不保證未來的結果。 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,請您進行充分的研究或諮詢金融專家。 本文作者和 BBAE 在所提及的任何投資中均未持有頭寸。

Blog-Banner-Proprietary-Research-BBAE
相關文章
BBAE導覽

BBAE:台幣入金無需換匯,高達400美元獎金

$0手續費交易,無最低存款/入金要求,24小時中文客服
除上市公司的交易,更涵蓋ETF指數型基金、OTC上櫃公司市場等,高達上萬支股票交易選擇。
在線開戶,僅需3分鐘!